德国是全球第二大官方发展援助提供国。今年是德国联邦选举年,选举结果将如何影响德国未来发展政策模式?如何将外交、安全、发展、经济和气候政策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富有成效的互补?德国发展研究所提出的21世纪德国发展合作政策七项原则有助于回答这些问题。
全文共1657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作者: Julia Sun
德国联邦大选将在今年9月举行。由于默克尔不再参选,长达13年的“默克尔时代”即将落幕。选举结果将如何塑造德国的发展合作政策?德国未来的外交、安全、发展、经济和气候政策将互为竞争还是形成有效互补?这些问题将在大选结果出炉后得到回答。
德国是全球第二大官方发展援助提供国,2019年用于官方发展援助(ODA)的支出为238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总收入(GNI)的0.60%。2020年5月,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发展部(BMZ)发布2030改革战略指出:对外援助的主要目标为战胜饥饿和贫困,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德国对外援助聚焦建设和平、粮食安全、培训和可持续增长、气候和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五大领域,重点为非洲和中东地区。
BMZ成立于1961年。60多年来,德国的发展合作政策重点随国际形势不断转变,先后关注促进经济增长、满足基本需求、支持结构调整、促进良治,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近年来,气候变化、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持续增加,各国积极寻求共同解决方案。德国发展研究所(DIE)[1]认为,德国发展政策未来将重视可持续发展,塑造平等的伙伴关系,为维护全球共同利益制定标准,以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德国发展研究所提出21世纪德国发展合作政策的七项原则。
一、发展政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变革性结构政策。为保障人类在地球上长期生存,需要彻底改革社会和经济体系,建立支持加速实现社会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机构、技术和经济基础设施。
二、发展是以每个人的自决权为中心的全球挑战。全球发展合作的结构应进一步调整以支持所有人,特别是社会底层的人们实现自决。这种转变将要求德国与低收入国家、新兴经济体和高收入国家在发展政策上进行合作。
三、发展产生于构建和实现可持续未来的过程,而非从经济增长或消除贫困中自动产生。换言之,在消除绝对贫困和实现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参与之后,才能实现发展。
四、发展需要跨部门和跨领域的合作。联合国2030年议程和德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指出,可持续发展是一项跨部门、跨政策领域的任务,只有通过各部委、各决策层(地方、区域、国家、全球)以及多领域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因此,强大、配备必要决策权和资源的治理结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只能由地方行动者实现。未来因环境而异,仅通过外部标准或外力支持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政策应以平等为基础,通过合作进行持续交流和对话,达成对未来的共识,并在地方推动积极改变。
六、发展政策应采用全球视角并推动跨区域社区对话。该做法以实现保护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为目标,包括:社会平等和消除贫困、兼顾繁荣和气候中和的经济体系、健康的生态系统、稳定的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此外,新冠疫情凸显可持续的金融市场、数字化和经济结构、强大的社会保障、食品和医疗保健系统、教育、科学、研究和创新,以及促进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和多边合作的重要性。这些政策和机制对提高发展有效性至关重要。
七、发展政策推动多边机制和多边合作。发展政策应为全球共同利益和可持续未来而支持形成多边标准和规则,并在双边及欧洲合作的基础上支持多边合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国际发展观察”。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1]德国发展研究所(Deutsches Institut für Entwicklungspolitik,DIE)是德国的知名智库,通过跨学科研究、政策建议和培训支持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公共政策。DIE在2019《全球智库指数报告》(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的国际发展顶尖智库榜单上排名第三。
参考文献
https://www.oecd.org/dac/peer-reviews/peer-review-germany.htm
https://donortracker.org/country/germany
往期回顾